酱香型白酒:中国白酒的瑰宝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品牌众多,不同地区和工艺衍生出独特的香型风味。酱香型白酒作为四大基本香型之一,以茅台酒和郎酒为代表,以其复杂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口感闻名。酱香型白酒主要分为大曲酱香和麸曲酱香,其中大曲酱香工艺最为典型。
大曲酱香的主要技术特点
“四高两长,一大一多”是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特征:
- 高温制曲:曲坯培养品温普遍超过64℃,确保微生物活性。
- 高温堆积:品温达到45℃以上,促进微生物繁殖。
- 高温发酵:糟醅入窖发酵时品温在40℃以上,加速糖化。
- 高温流酒:酒醅蒸馏时流出酒液温度超过35℃,保证酒体纯净。
- 发酵期长:八个轮次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历时长达一年。
- 贮存时间长:不少于三年,提升酒体陈化。
- 用曲量大:曲粮比可达120%,确保发酵充分。
- 多轮次发酵:八个轮次发酵,七个轮次取酒,风味层次丰富。
生产工序详解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序可为二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煮,流程严谨复杂。
原料高粱称为“沙”,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为50%。粉碎尤为关键,整粒与碎粒之比为下沙8:2;糙沙7:3,确保原料有效吸水膨胀,利于糊化及糖化发酵。
润粮过程分两次进行:先用95℃以上热水润粮,确保粮堆均匀吸水;间隔4~5小时后再次润粮,每日润粮后的粮堆须堆积16小时以上,次日蒸煮。蒸煮时先添加占原料量7%的母糟,再撒稻壳,按照“见汽压甑”和“轻、松、薄、准、匀、平”操作,蒸料90~110分钟,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

发酵与蒸馏
出甑后加入原料量4%的85℃以上量水,保持粮醅水分,促进糖化发酵。粮醅在晾堂上自然冷却至24~30℃,收堆成条埂,均匀洒上2%左右的尾酒翻拌,再撒曲粉,确保均匀无大团。随后收堆于晾堂,堆积4~5天,当堆顶温度达到50~52℃时即可入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经过八轮次发酵,七次摘酒,不同轮次的酒风味各异:
- 一次酒(糙沙第一轮):甜味好但味冲,生涩味和酸味重。
- 回沙酒(二次原酒):略有涩味,较醇和。
- 大回酒(三至五次原酒):香浓、醇厚、酒体丰满、邪杂味少。
- 六次酒:醇和、糊香好、味长。
- 追糟酒(七次原酒):风味独特,回味悠长。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最终呈现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品一杯酱香型白酒,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志趣者同行
酩阅团队致力于推广中国白酒文化,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投稿、约稿或交流。如有兴趣,请联系:(小酩同学)。文章经作者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入酩阅酒友交流群,加微信:xi910209,共同探索白酒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