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酱香型白酒产业崛起本土企业传承与创新并举

在传统认知中,酱香型白酒的产区往往聚焦于贵州茅台镇,但近年来,重庆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产业政策扶持,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酱香型白酒企业,形成了“传承工艺 创新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

一、历史积淀与品牌新生:重茅业的本土化探索

作为重庆最早的酱香型白酒企业之一,​​重庆市重茅酒业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承载着茅台基因。该公司由重庆企业与贵州茅合酿酒集团联合组建,其核心技术源于茅台前身“成义烧坊”的百年工艺。董事长方廷本作为茅台镇公认的第七代酿酒技术传人,将12987古法酿造工艺(即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与重庆地域特色结合,推出“酱香典藏重茅酒”系列产品,并创新采用天藏、地藏、窖藏、水藏、洞藏五大秘方进行五年以上陈化。该品牌曾荣获重庆十大礼品称号,填补了本地高端酱香型白酒的空白。

重庆十大名酒

二、产业振兴新力量:仙杯酒业的现代化升级

在重庆市政府指引下,2024年​​重庆仙杯酒业​​的成立标志着渝酒振兴迈入新阶段。该企业由长寿区返乡企业家投资近6000万元打造,其前身国营重庆长寿酒厂曾于1984年推出风靡全国的“仙杯大曲”。升级后的生产基地横跨重庆与贵州,占地超3万平方米,拥有300多个窖池和万吨级原酒储存能力,年产量达2500吨。企业引进国家级酿酒师团队,在保持传统大曲酱香工艺基础上,对口感、包装进行现代化改良,并带动当地百余农民就业,成为渝酒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三、产业链延伸与市场布局

除了生产型企业,重庆还聚集了多家酱香型白酒运营主体。例如​​重庆市润鑫酒业​​作为贵州茅台在渝核心经销商,连续五年获评“国酒茅台先进经销商”,通过覆盖重百、新世纪等大型商超的销售网络,推动酱香型白酒在本地消费市场的普及。而2022年落户渝北的​​中酱豪重庆总部​​,则依托贵州汉台酒业的生产基地,将“有机认证”酱酒引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市场,通过文化沙龙等形式培育消费者认知。

四、政策赋能与未来展望

重庆市政府通过设立“渝酒振兴”专项政策,为本土酒企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和市场拓展资源。仙杯酒业等企业已建立起包含国家一级品酒师、食品检验员的完整技术团队,并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检测。行业预测,随着重庆酱酒企业在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环节持续发力,未来有望形成“黔酒渝销、渝酒自产”的产业协同格局,为全国酱香型白酒市场注入新活力。

​​​ 从重茅酒业的技艺传承到仙杯酒业的现代化升级,重庆酱香型白酒产业正通过“历史基因 政策赋能 市场创新”的三重路径,书写着属于山城的酱香故事。这片热土上酝酿的不仅是醇厚的美酒,更是一个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的转型答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jiufenlei.com/post/85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