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微生物组学重大专项研究课题组联合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等机构,正式立项课题。该研究基于李兰娟院士提出的“四抗两平衡”微生态疗法原则,结合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建议,旨在探索酱香型白酒在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防御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二、研究核心内容与科学逻辑
课题围绕微生物组学与酒体构象养生学展开,提出五大研究方向:

- 微生态调节机制:通过分析酱香型白酒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建立病毒防控的微生态模型。
- 工艺标准创新:从制曲、发酵到陈酿等环节,制定以“构象养生”为核心的酿造工艺标准,确保酒体功能性与健康属性的统一。
- 跨学科验证:整合医学、生物学与营养学数据,验证酱香型白酒中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成分对心血管保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 产学研协同转化:联合企业开发符合微生态调节标准的酱香酒产品,推动科研成果向健康产业落地。
三、科学机理与争议回应
尽管课题强调科学性与公益性,但仍引发公众质疑。部分观点认为该研究存在“蹭疫情热点”嫌疑,且课题负责人李小兵关联酒企的身份引发利益冲突争议。对此,课题组回应称:
- 合法性:研究经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批准,属横向产学研项目,不涉及商业利益;
- 理论基础: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四甲基吡嗪、酯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与抗炎活性,可能通过调节ACE2受体分布影响病毒入侵;
- 研究进展:已有数十位科学家参与,初步发现酱香酒中特定菌群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但明确强调“饮酒≠防控”,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四、产业转化与健康属性升级
酱香型白酒的健康价值在研究中被重新定义:
五、与展望
该研究虽争议未止,但其开创性探索为白酒产业的科技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需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与跨学科合作,厘清酱香型白酒中微生物代谢产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作用通路,同时建立行业规范以避免概念炒作。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言,“科学探索无禁区,但公众传播需审慎”,唯有坚守科研伦理与产业责任,方能实现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健康科学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