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市场:酱香型白酒占有率低的原因分析
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现状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酒精饮料,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在各类宴席和社交场合,白酒几乎无处不在。从市场数据,浓香型白酒占据了60p%的市场份额,而酱香型白酒仅占约15%。这一显著差异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酱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是人们不习惯其口感,还是消费不起?
生产限制:酱香型白酒的产地与产量
其一,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受限,产量较低。酱香型白酒只能在赤水河13.5公里的两岸生产,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酱香酒独特的品质。上世纪60年代,茅台酒厂迁址遵义进行试验,但无法复制茅台镇的生产工艺,最终迁回茅台镇。原遵义的茅台酒厂如今已成为珍酒厂。只有赤水河谷的土地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酱香型白酒,其他地区无法模拟或替代。由于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导致能喝到的人较少。
工艺复杂:酱香型白酒的高成本
其二,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导致其价格较高。其生产以优质糯高粱为原料,用高温曲,且用曲量大于原料,严格遵循季节性生产,端午采曲、重阳投料。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包括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根据工艺,三斤高粱二斤曲才能产一斤酒,且需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时不加一滴水)。相比之下,新工艺白酒(液态酿造法)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为节约粮食,采用粗制玉米淀粉发酵制取乙醇,再与水勾兑并添加化学试剂(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这种工艺成本低廉,随时可生产。而酱香型白酒的原料成本、时间成本和工艺成本远高于新工艺白酒,价格自然较高,普通人难以负担。
口感差异:人们对酱香型白酒的不适应
其三,酱香型白酒的度数偏高,香味复杂,口感与普通白酒不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简单、易饮的白酒,而酱香型白酒的复杂香气和口感需要静心品味。酱香型白酒具有保健功能,且品鉴程序复杂,需要小酌慢品。而现代饮酒更多是为了社交或应酬,一口闷的饮酒习惯使得人们难以品出酱香型白酒的精髓。
地域差异:勾兑酒的市场影响
其四,地域差异导致许多地方被勾兑酒占据市场。由于勾兑酒成本低廉、口感单一,且无需窖藏,迅速占领了部分市场。而正宗酱香型白酒有1400多种香味成分,无法用外来物质模拟,以酒勾酒,属于真正的纯粮食品。许多消费者习惯了低劣产品,味蕾被破坏,甚至将优质酱香酒误认为劣质酒。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但也反映出市场对纯粮酿造白酒的需求。
优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优势
喝过茅台的人大多喜欢酱香型白酒。许多人亲身体会后表示,虽然初次尝试酱香酒可能不习惯,但多次饮用后,其他白酒反而变得无味。这是因为优质酱香型白酒无杂质和化学添加物,饮用后不头痛,即使呕吐也不会伤肝伤胃。相比之下,新工艺白酒的化学成分可能导致身体不适。这种差异类似于自然作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区别,自然的东西更易被人体接受。因此,不是大家喝不惯酱香白酒,而是很多人不了解或缺乏接触的机会。

酱香型白酒的市场潜力
酱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限制、工艺复杂、口感差异以及地域市场的影响。其独特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使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优质酱香型白酒有望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