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ESG转型:从被动合规到价值重塑
ESG发展现状: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创变的三重突破
中国白酒行业作为高度依赖生态资源、深度嵌入地域经济的传统产业,其与ESG(环境、社会、治理)的共生关系远超其他产业。从2004年联合国提出ESG理念,到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强制披露ESG数据,白酒行业经历了从“被动合规”到“战略重塑”的蜕变。
这一转变不仅倒逼企业合规,更推动ESG从“成本负担”升维为“价值引擎”——通过环境治理提升资源效率、社会责任强化品牌认同、公司治理优化长期竞争力,ESG正成为白酒产业重构价值逻辑的核心抓手。
▶▷强制披露催化行业进化
自2024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实施后,强制近450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其余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五粮液率先完成包装材料碳足迹认证,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和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行业内率先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第三方核查认证。
茅台首次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一、二排放量,以及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的构成比例三大范围碳排放数据,标志着行业从定性描述进入量化管理时代。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强制化,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将可持续发展从“道德约束”转化为“管理刚需”。五粮液、茅台等头部酒企对碳排放的量化披露,实质是通过数据透明化构建竞争壁垒,企业不仅能识别节能减排的关键节点,更能将碳资产管理转化为成本优化和品牌溢价来源。
这种转变揭示出双重深层逻辑:一是监管政策正倒逼企业将ESG内化为核心竞争力,二是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正在重塑行业价值评估体系。
▶▷评级洼地中的结构性突围
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评级机构MSCI发布了2024年14家A股白酒上市企业ESG评级,结果显示,14家酒企中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仅4家,整体评价仍处于低位。
尽管MSCI评级中80%白酒企业仍处B级以下,但头部梯队已显现分化:贵州茅台、水井坊由原来的B级、BB级跃升至BBB级,古井贡酒通过废水100%达标排放实现评级跃升。
WindESG评级更揭示本土化潜力——22家酒企中11家达BBB级以上,珍酒李渡成唯一AA级企业。这揭示了当环境治理、数据透明度等指标直接关联资本市场估值,ESG能力已从“合规项”转变为“价值创造引擎”。
▶▷本土标准体系破茧而出
目前,中国酒业仍缺乏统一的ESG标准,这给行业的ESG实践与各机构的评级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解决国际标准“水土不服”问题,我国的ESG体系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中。如红星ESG研究院联合Wind推出白酒可持续发展指数(HXBJ99.WI),首创生态承载力、乡村振兴贡献度等中国特色指标;由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工作委员会牵头制订两项团体标准和已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酒业ESG标准体系的构建,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掌握国际话语权,意味着行业正将ESG从“被动迎合国际规则”转向“主动定义价值坐标”。
头部酒企ESG实践:环境、社会、治理的三维创新
▶▷环境维度:从污染治理到生态反哺
泸州老窖“零碳酒企”:通过智能制造与能源技术双轮驱动,构建零碳生产体系。
其一是智能制造升级:首创“白酒自动化酿酒设备”,在出窖、拌糟等环节实现自动化突破,申请200余项专利,建成国内顶尖自动化车间,获中国国际工博会“CIIF绿色节能奖”。
其二是环保技术改造:投资数亿元升级罗汉基地循环经济系统,完成废水处理提标、冷却水循环利用、锅炉煤改气/电等工程,实现节能环保与品质双提升。
其三是引进储能系统,谷电相变储能系统利用夜间低价谷电生产储存高温蒸汽,全年可节约成本7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309吨,技术推广后可为泸州近千家酒企节约蒸汽成本7亿元/年,减少标煤消耗165万吨。
这一体系将传统酿造与绿色科技深度融合,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更通过可复制的“零碳解决方案”为白酒行业提供低碳转型范式,推动全产业链向可持续发展跃迁。
郎酒工农循环体系:在赤水河畔的二郎镇建立一批有机高粱基地,酒糟转化为生物饲料反哺养殖业,形成“种植酿造养殖肥料”闭环。
其一是破解环境约束:将酒糟转化为饲料,既消除酿酒废弃物污染风险,又减少养殖业对粮食的消耗,系统性降低赤水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其二是重塑利益分配:有机高粱基地以订单农业绑定农户收益,养殖业反哺肥料需求,形成“农民增收原料提质产品溢价”的正向循环,使乡村振兴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三是重构产区价值:“1 N”酱酒格局推动产业集群化,农旅融合拉动文旅收入增长,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可协同共生。
这一实践揭示,ESG不是成本投入,而是通过重构产业生态激活“生态资本化”的能力——当赤水河的水质保障转化为酱酒品质溢价,当农田生态系统成为酿造原料护城河,绿水青山自然转化为金山银山。
▶▷社会维度:从慈善捐助到价值共创
茅台“国之栋梁”计划:连续13年累计投入超过13亿元资助了25万贫困学生,创新“受助实习就业”链条,将公益转化为人才储备池。
这一实践证明,ESG框架下的社会投资不仅能履行企业责任,更能实现社会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增值。
舍得酒业专用粮协议:充分发挥当地产粮优势,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签订了舍得酿酒专用粮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数十万亩酒粮基地,实现“订单农业 乡村振兴”双赢。
此举将ESG理念嵌入产业链最上游,证明传统酿造企业可通过重构生产要素分配机制,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演进。
▶▷治理维度:从信息闭塞到透明信任
洋河数字化管理:采用瓴羊Dataphin和QuickBI两款产品的数据分析平台,精心构建了四个层级的组织架构,形成业务洞察横纵数字互通。
因此,洋河总部仅通过一块数字大屏将复杂指标清晰展示,大幅提高经营数据的易读性、即时性。

古井贡酒“透明工厂”:通过打造“透明工厂”小程序向消费者进行全景式开放,设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美酒探秘、主播在线、游戏互动、云游古井、古井到家、产品溯源、会员中心和意见反馈八大板块。
“透明工厂”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认知,重构消费者信任,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价值重构:ESG驱动的白酒产业新逻辑
▶▷产品价值创新:绿色技术重塑消费体验
可降解包装革命:未来白酒可借鉴百威“碳中和啤酒瓶”经验,致力研发环保可降解包装,从生产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副产物价值挖掘:茅台循环产投公司将被视为废弃物的酿酒副产物转化为有机肥、发酵饲料、生物质沼气等产品,年处理酒糟30万吨,年产1000万方生物质沼气,延伸出有机肥、饲料等6大产品线。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酒糟资源的全价值利用,更构建起独具茅台特色的绿色“双循环”经济模式,为酿酒行业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消费关系重构:ESG积分激活生态圈层
碳普惠机制试验:酒企可在自身生产环节减碳的将减碳目标进一步融入营销环节,以此拉动更多消费者参与减碳的环节中。
如构建环保积分兑换系统,消费者购买环保酒品获积分兑换礼品。此举不仅环保减碳,更提升了在营销端与消费者的互动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产业生态重塑:从单体竞争到集群共生
赤水河绿色产区联盟:自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签署共同发展宣言以来,通过创新立法保护,首次从法规层面明确“生产环境保护”概念。
ESG数据共享平台:红星ESG研究院联合万得信息搭建行业数据库,为更多ESG评级低于平均水平的酒企提供可参照的ESG样本,推动形成良性竞合生态。
当ESG实践从报告文字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价值创造,白酒行业正在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迁”的进化。
未来,具备碳资产管理能力、社会价值转化效率和透明治理体系的企业,将在ESG重构的产业秩序中掌握主动权。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让每一滴酒都承载生态保护与共同富裕的承诺,这或许正是中国传统酿造智慧对现代商业文明的最佳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