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市场热潮与消费升级
唇齿飘香,口感细腻的白酒,多年来一直是亲友聚会或商务晚宴上不可或缺的佳酿。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喝酒,喝好酒”成为了当代饮酒者的储酒风向标。
正因如此,以酱香浓郁、空杯留香、回味悠长而广受赞评的酱香型白酒成为了市场上的“爆款新宠”。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酱香型白酒总产量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9%,占白酒行业总产能的8%左右。
茅台的传奇地位与珍酒的“易地茅台”美誉
对于大多数热衷于品味或收藏酱香型好酒的消费者,茅台独有的历史风韵和醇厚沉香让其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并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珍品。珍贵往往意味着稀有,受产量限制及高昂价格影响,茅台终究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年来,贵州珍酒因其醇厚深远的口感广受赞评并一直享有“易地茅台”的美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宴席必备酒品。时光倒回至1975年,为了实现让更多人喝上优质酱酒的美好夙愿,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基地在遵义北郊石子铺正式建立。
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副总工程师杨仁勉、总酒师张支云等为代表的28位原茅台技术精英带着茅台酒厂的窖石、窖泥、酿酒原料调任茅台酒易地试验基地,历经10年、9个周期、63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易地茅台试制酒”在由白酒界泰斗周恒刚等领衔的全国最高级别业内鉴定会上通过鉴定,1986年取名为珍酒。
珍酒的传承与创新:同宗同源,匠心精神
虽说想要酿造出可与茅台媲美的浓烈醇香并不容易,但因珍酒与茅台酒厂同宗、同源、同艺、同人、同窖泥、同陈粮、同纬度、同水源,且多年来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这一师承茅台的品牌逐步成为了贵州白酒行业的又一传奇。
严选产区、细琢工艺:珍酒的销量爆发增长期
如今的珍酒,在走过近半世纪产业变革和技艺革新的匠心之路后,已经成为了专注高品质酱香好酒的国民品牌。2020年,贵州珍酒以贵州、河南、山东、广东、湖南为重点突破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品牌在各区域的知名度并获得消费者的一致青睐。
20202021年,珍酒年份酒系列经典之作——珍十五先后获得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中国酒业年度最具代理价值产品奖、中国酱香白酒品牌TOP20(位列第四)、美国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在无数赞评和奖项背后,除了珍酒人始终专注对工艺的精雕细琢之外,还有其对产区的精挑细选和对原料质量的严格把控。贵州珍酒选择的赤水地下河谷酱酒产区,是集气候、地势、微生物环境、地质、水源优势为一体的天然宝地。
遵义汇川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年平均温度1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且夏季雨量充沛。此地处于三个板块的交汇处,断裂束地质特征明显,为天上地下之气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且赤水地下河拥有独特的灰岩层地质,透水性好、蓄水性强,水质纯净而甘洌,地下水相较于地表水富含更多的有益矿物质,能有效促进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及酶的形成。
坐拥传奇产区的贵州珍酒,为了实现成为世界酱香领军品牌的企业愿景,在原料选用上也下足了功夫。珍酒人坚持选用黔北红缨子有机糯高粱为原料,此种高粱坚实饱满、粒小皮厚,能经受住长时间多轮次翻造和蒸煮,糯性大(支链淀粉占比88%以上),因此出酒的品质才可以达到最好。
民族品牌,企业担当:贵州珍酒的社会责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滋养了珍酒独一无二的口感,珍酒同样承担起了自身的责任,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公益项目中积极回馈社会。
众所周知,贵州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珍酒在当地建造的13万亩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也在与农民签订报价协议的策略下保障了当地农户的生产收入。
珍酒也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原料种植拒绝农药杀虫,并实时监测污水、废气的排放数据。

拥有优质产品和良好口碑的企业,往往更懂得如何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为民众做出好的示范。20162020年,贵州珍酒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号召的精准扶贫项目,累计捐款捐物80余万元,并向遭受特大洪灾的遵义市通过汇川区红十字会累计捐款71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向贵州省慈善总会捐款累计135万元用于抗疫。
2021年,在河南遭受重大水灾时,贵州珍酒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通过河南省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驰援河南。
未来展望:贵州珍酒的新征程
如此富有匠心精神和责任担当的贵州珍酒,在酱香型白酒发展的快车道上,正在依靠高品质的产品输出,不断缩短其与世界酱香领军品牌的距离。
未来,无疑将是贵州珍酒厚积薄发,昂首阔步的新征程。站在酱香型白酒大热的新起点上,贵州珍酒将不忘初心,在进一步扩产增效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陈年佳酿。
金东投资集团将加大在贵州的投资,主要用于汇川区石子铺老厂区酿酒项目、赵家沟酿酒区项目、白岩沟珍酒庄园酿酒项目、茅台镇金东酱酒园项目建设,打造酱香经典传奇将成为贵州珍酒永续传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