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洋咨询GlobalInfoResearch的
酱香型白酒市场调研报告全面概述了
酱香型白酒市场的各个方面。报告首先介绍了酱香型白
酒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以及产业链结构。报告还深入探讨了相关政策、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并对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报告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生产商。
酱香型白酒,也称为茅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一种重要香型。这种白酒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经过长期贮藏和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复杂,周期较长,出酒率低,因此具有稀缺性。与其他香型的白酒相比,
酱香白酒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耗时最长,出酒率最低。这种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较长的生产和存放周期,以及较低的出酒率和独特的口味,赋予了酱香白酒天然的稀缺性,使其天然定位在次高端及以上价格带,符合消费者对稀缺性的需求以及白酒行业消费升级的趋势。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可以细分为坤沙、碎沙和翻沙三种,其中坤沙最具代表性。
坤沙酱香酒工艺讲究“三高三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以及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这种工艺对酿酒原料、酿造时间、当地气候特征等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优质
酱香酒产区被严格限制在赤水河流域。优质酱香酒的产能扩张具有天花板,天生具备稀缺性。“三高三长”工艺赋予了酱香酒独特的风味,饮后不口干、不易上头,符合消费者“少喝酒、喝好酒”的健康追求。
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2年的盲目扩张期、2013-2017年的深度调整期、2018年至今的快速增长期。2010-2012年,白酒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十年,茅台一批价不断上行并于2010年底突破千元,茅台镇其他酱香酒企业纷纷进行产能扩张。2012年底的三公消费禁令和塑化剂事件导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茅台镇酱香酒企业扩产热迅速降温。2016年名酒出现复苏趋势,但中小酒企仍未看到复苏的曙光,大批中小规模酱香酒企于2016-2017年彻底关停,导致2017年酱香酒产量下滑10%。2017年起,由于茅台的带动作用和行业洗牌带来的优质酱香酒产能稀缺,优质酱香酒在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特征。因此,2018年幸存的酱香酒企业纷纷加大投料量,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2018年酱香酒产量增速高达35.14%,酱香酒行业自此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3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5万千升,同比增长7.1%;实现销售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约940亿元,同比增长8%。从2023年全国主流市场的调研,核心消费人群酱香化的趋势仍在持续扩大之中,并且这一扩大化趋势不可逆转。调研显示,目前酱酒的整体消费渗透率已经超过30%,并有望在十年以内超过50%。但酱酒的全国化仍然有其不均衡性,贵州、山东、河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市场酱香渗透率超过了50%;其余省份酱香氛围还处在持续扩大之中。总体,高端和中高端人群酱酒渗透率高于大众消费人群,南方的酱酒氛围好于北方,经济发达区域的酱酒氛围好于欠发达区域。过去十年,酱酒全国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未来十年,酱酒消费渗透率会达到相对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