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骗局大曝光:这些套路你中招了吗?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白酒始终是聚会、宴请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随着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火爆,一些无良商家也趁机设下层层陷阱,用尽手段欺骗消费者。以下是酒市中常见的五大造假骗局,谨防踩坑:
骗局一:编造悲情故事,收割善意
“替父卖酒”“祖传酒坊”……商家通过虚构凄惨人设博取同情,甚至伪造“酒糟埋酒”“老人酿酒”等场景,声称“限量特供”。实际上,酱香酒需至少1年酿造、3年窖藏,小作坊根本无法快速量产。这类酒往往用低端散酒勾兑,成本不足10元,却敢标价千元。
骗局二:仿冒老酒,人为做旧
商家将新酒装入发霉瓶中,或埋入酒糟堆,伪装成“陈年老酒”。酱酒酿造时酒糟会被丢弃,灌装前酒体存于陶坛,绝无“埋酒”一说。人为做旧的酒易滋生黄曲霉菌,卫生堪忧,酒质更远不如普通酱酒。
骗局三:特供内供,虚张声势
“特供”“内供”字样常被印在包装上,利用消费者对“高端”的盲目追求。实际上,正规酒厂极少流通此类产品,多为小厂贴牌,甚至直接擦大牌商标。有案例显示,消费者花百万元买到的“茅台”,竟是43度假酒。
骗局四:原浆酒噱头,掩盖勾调真相
商家宣称“原浆酒”口感更纯,实则混淆概念。酱酒3-5轮次酒口感辛辣酸涩,根本无法直接饮用,所有粮食酒均需通过勾调提升品质。所谓“轮次酒”实为低端酒勾兑,每批次口感差异大,根本无法稳定。

骗局五:真瓶假酒,防不胜防
小作坊难以生产酒瓶,便高价回收高档酒瓶,灌入假酒后二次销售。防伪瓶回收价高达70-2000元/只,路易十三空瓶转手可赚2000元。消费者收到货后,往往发现酒质与宣传天差地别。
避坑指南:
- 警惕“杀猪盘”话术,不轻信校友群、相亲局推销;
- 认准GB/T 26760标准,避开固液法、液态法勾兑酒;
-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拒绝“特价”“内部渠道”诱惑。
酱香酒市场水深,唯有保持理性、擦亮双眼,才能避开套路,喝到真正的坤沙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