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酱酒的酿造工艺与成本
茅台镇酱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成本相对较高。整个酿造周期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才能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化。
主要工艺流程:
1. 制曲与下沙:端午节期间制曲,重阳节下沙,这是酱酒酿造的标志性时间节点。
2. 多次发酵与取酒:九次煮高粱,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
3. 陈酿与勾兑:取酒后分为三年至五年进行陈酿,期间不能添加任何外来物质,完全依靠自然发酵。
4. 存放与出厂:勾兑完成后,还需存放一年,确保酒体成熟,方可出厂销售。
原料选择:酿造酱酒的主要原料包括当地的红缨子糯高粱、小麦和赤水河的水。红缨子糯高粱的破碎率不得超过20%,称为坤沙酒,虽然出酒率较低,但酒质最佳。
七次取酒的特点详解
一轮次酒
一轮次酒是经过两次投粮、两次发酵后取的第一次酒,第一次投粮高粱的破碎比例为2:8。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
香气:酱香味明显,伴有果香和花香。
口感: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味微苦。
酒精度:≥57.0%(v/v)。
感官体验:
闻香:酱香突出,伴有果香和花香。
味觉:少许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味微苦。
二轮次酒
二轮次酒取酒过程相对简化,因为粮食经过蒸馏,只需拌曲发酵,无需再新加粮食。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
香气:酱香味突出,味甜,后味干净,略有酸涩味。
酒精度:≥54.5%(v/v)。
发酵要点:
取完一轮次酒后的酒糟需摊晾、拌曲、堆积发酵。堆积发酵时,需严格把控温度,当酒糟中心烫手时即可移入窖池发酵。窖池铺设不宜过密,需保持蓬松,以利于微生物充分接触粮食。窖泥封严实,保持密闭性。
三轮次酒
三轮次产酒是酱酒酿造的重要环节,出酒好,酒质高。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透明。
香气:酱香明显,带有舒适的粮香和曲香。
口感:酸甜味适中,酒体醇厚,味长。
酒精度:≥53.5%(v/v)。
重要说明:三、四、五轮次产酒被称为酱香酒的黄金轮次,产酒质量和产量达到最优,总量约占60p%。
四轮次酒
四轮次酒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

香气:酱香突出,伴有花香、水果香。
口感:酱香突出,醇和,后味长,尾净。
酒精度:≥52.5%(v/v)。
五轮次酒
五轮次酒开始呈现微黄色,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物。
香气:酱香味突出,伴有烤面包的香味、糠壳的清香味、苦咖啡的气味。
口感:入口醇和,略带焦香味,后味长。
酒精度:≥52.5%(v/v)。
勾调用量:约20%。
六轮次酒
六轮次酒酱香味开始减弱,但仍有烤饼干的香味和松果的气味。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
香气:酱香明显,伴有烤饼干的香味、松果的气味。
口感:酒体醇和协调,焦香明显,轻微的苦中带甜,后味长。
酒精度:≥52.0%(v/v)。
勾调用量:一般不超过10%。
七轮次酒
七轮次酒酱香味明显,但整体以焦糊味和酸香味为主,入口酸偏苦。
酒体特点:
外观: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
香气:酱香味明显,伴有焦糊味。
口感:入口酸偏苦,酒体醇厚但不纯净,有杂味,后味酸苦,略带咖啡味。
酒精度:≥52.0%(v/v)。
酱香型白酒的特点与饮用建议
酱香型白酒的特点:
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
口感:丰满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久、空杯留香。
独特性: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
饮用建议:无论是哪个轮次的酱酒,都不适合日常饮用,需经过老酒勾调后才能品饮。轮次酒与成品酒的品质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