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作为
酒的
王国,拥有形态万千、色泽纷呈的酒类,其品种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酒在中国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数千年的饮酒传统。从礼仪到情趣,从心境到态度,酒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酱香酒,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提供美的享受,更激发美的启示与力量。酱香酒的发展史,是劳动者不断探索、奋斗和牺牲的历程,它与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无畏气概紧密相连,是中国酒魂的象征,与欧洲的“酒神”相媲美。酱香酒的存在,使中国的餐饮文化得以升华,成为世界瞩目的饮食文化。
酱香酒因其在发酵过程中散发出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得名。其香型的确立,源于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首次评酒会,以及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当时将
白酒分为五种香型,
酱香型自此确立。酱香酒的酿造工艺以“12987”为特点: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一工艺体现了酱香酒酿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酱香酒多集中在茅台镇,得益于该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终日云雾密集,夏季高温潮湿,这些条件对酒料的发酵熟化极为有利。赤水河流域的紫红色土壤富含矿物质,其砂质和砾土含量高,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流经过程中被过滤、吸收和转化,成为理想的酿酒用水。
在中国文化中,酒是社交的重要媒介,如老友相逢、生意场上的应酬、饯行和接风洗尘等场合,酒都不可或缺。白酒在这些场合中能助推气氛,加深人际关系。酱香酒经过长时间的窖藏,对人体伤害极小,因此被公认为最健康的白酒之一。